查看原文
其他

广东第三!国家一流课程,华师入选24门!

华南师大新闻社 晚安华师 2021-11-12

前几天

教育部公示首批

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结果

华师共有24门本科课程成功入选

入选数量在全国高校排名25位

在广东高校排名第3位



  24门课程进入认定名单  

 

10月30日,国家教育部发布《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公示名单》,我校有《教学设计原理与方法》等24门本科课程成功入选其中,入选总数在广东省属高校中排名第一。



根据《教育部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教高〔2019〕8号)、《关于开展2019年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认定工作的通知》(教高司函〔2019〕32号)、《关于开展2019年度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认定工作的通知》(教高司函〔2019〕33号)和《关于开展2019年线下、线上线下混合式、社会实践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工作的通知》(教高厅函〔2019〕44号)的有关要求,经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申报推荐,教育部组织了网络评审和会议评审,拟认定3560门课程为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其中线上一流课程717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327门,线下一流课程1464门,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868门,社会实践一流课程184门。



学校高度重视一流本科课程建设工作,本次入选的24门本科课程分为8门线上一流课程、9门线下一流课程、5门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和2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由教育信息技术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外国语言文化学院等11个课程单位推出,彰显了学校致力于建设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学布局和坚持高水平、高质量的建设标准和要求。


这些本科课程有何特色

让我们一起了解吧


  线上一流课程  



教学设计原理与方法


课程负责人:谢幼如

开设学院:教育信息技术学院

课程简介:《教学设计原理与方法》课程依托教育技术学国家重点学科,在国家级精品课程、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国家级规划教材的基础上,根据“互联网+”时代人才培养需求与教学设计理论发展现状,融入课程思政,重构内容体系,包括教学前端分析、微课设计、优课设计、慕课设计、虚拟仿真实训资源设计、翻转课堂设计、混合学习设计、智慧学习评价设计、教学设计创新与发展等,涵盖了教学设计领域的基本原理与主要方法,体现了教学设计理论的前沿动态与发展趋势。


信息化教学能力之五项修炼


课程负责人:焦建利

开设学院:教育信息技术学院

课程简介:《信息化教学能力之五项修炼》课程以“学习者和教学目标”为中心,坚持“小步快跑”的开发原则,是一门致力于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典型课程。截止到目前,已完成8期课程,累计学习者人数达25,863人,第9期课程正在进行中。为帮助各级各类学校的一线教师提升信息意识,修炼信息处理能力,本课程以信息素养BIG 6理念为参考框架,提出教师的五项信息化教学能力。并结合典型案例和简单实用的技术,关注一线教师在开展日常信息化教学所需要的实际技能,进而提升教师在线自主问题解决的能力以及基于网络学习探究的能力。



小学课程设计与评价


课程负责人:曾文婕

开设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课程简介:《小学课程设计与评价》课程精选“小学课程设计与评价原理”、“小学校本课程开发”、“小学微型课程开发”和“小学课程评价”四大模块内容,具有理念先进、内容创新、资源丰富系统和师生交互性强等特点,已建成同名配套教材(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该课程在全面提升学习者课程理论素养的基础上,切实培养学习者的小学校本课程开发、微型课程开发和课程评价创新能力。目前,已在中国大学MOOC平台开设5期,选课人数达2万余人。


教学研究的数据处理与工具应用


课程负责人:马秀芳

开设学院:教育信息技术学院

课程简介:《教学研究的数据处理与工具应用》课程是一门提升师范生和教师教学研究能力的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学研究中常用的数据收集与分析方法,如:问卷、实验、课堂观察和访谈等。课程的早期教学模块于2016年1月在网易云课堂上线,累计学员超过2.6万人,课程获得五星级评价;本课程于2018年4月在中国大学MOOC平台正式上线,目前已进入第五轮教学,累计学员超过2万人,课程获得五星级评价。



学习的革命


课程负责人:张妙华

开设学院:网络教育学院

课程简介:《学习的革命》反应了最新的学习理念和最新的学习技术,是一门积淀深厚、理念创新、资源丰富、特色鲜明的通识类MOOC课程,共包括6章,分别是未来触手可及、技术推动变革、学习无处不在、拥抱开放资源、走向智慧教育、你会是创客吗。课程一体化设计了AR超媒体教材、在线开放课程、手机移动APP等组成的立体化教学资源包,学生可通过智能手机进行可视化互动,实现视频、虚拟现实动画和720°全景图展示,让学习者有更丰富的学习体验和交互式体验。课程既为学生打开了眼界,又提供了诸多具体可行的学习策略和学习建议。


如何进行英语教学评价


课程负责人:黄丽燕 徐曼菲

开设学院:外国语言文化学院

课程简介:《如何进行英语教学评价》课程具有以下优势特色:内容丰富:旨在提升师范生和在职英语教师的评价素养,着力发展选、改、编与英语语言知识与技能等学科素养相关的测评任务的能力。受益面广:2018年4月上线以来已开设8期,共32194名高校学生、在职英语教师及社会人员参与线上学习,有近5万人参与本课程6期线上直播学习和线下培训。特色鲜明:课程团队整合跨学科专家及一线教师力量,专业权威;课程开发遵循理论与实践并重原则,构建“三步”教学模式,科学实用;课程应用以行动研究为路径实施校地联动模式,协同创新。成效显著:立足广东,辐射全国,在本科师范生混合式教学改革、扶持粤东西北及川黔西部地区教师教育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并形成一系列科教研成果。



《论语》教育智慧品绎


课程负责人:黄明喜

开设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课程简介:“《论语》教育智慧品绎”课程系教育科学学院黄明喜教授开发的一门在线开放课程。分列7个专题品绎孔子及弟子的教育智慧。2016年9月在“爱课程·中国大学MOOC”平台上线以来,累计学员已超5万人。该课程于2015年获华南师范大学“通识课程”建设立项,配套新形态教材《<论语>教育智慧品绎》(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8年3月版)入选“教育部 2017年度全国高校出版社主题出版”项目,慕课教学成果于2017年获广东省第八届教育教学成果奖(高等教育)二等奖,2019年获批广东省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广东省一流本科课程,2020年获广东省本科高校在线教学优秀案例一等奖。


植物生理学


课程负责人:李玲

开设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课程简介:植物生理学是研究植物生命活动规律的学科。《植物生理学》课程是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的核心基础课程。我校“植物生理学”课程是在潘瑞炽教授等老一辈植物生理学家半个多世纪建设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目前课程融入植物科学的前沿,构建了基于“主动学习”的植物生理学课程教学体系,形成了包括出版教材、数字课程、虚拟仿真实验、习题作业库等优质学习平台,探索了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关注与解决生产、生活实际问题能力的路径。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  

 

运动性猝死的风险筛查与现场急救


课程负责人:杨忠伟

开设学院:体育科学学院

课程简介: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课程《运动性猝死的风险筛查与现场急救》依托于体育科学学院运动科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由学院杨忠伟、段锐、梁健、李焕春、曾芃等教师设计开发。该实验以运动性伤害中具有代表性的运动性猝死为题材,以运动性猝死发生率最高的马拉松比赛为案例,通过3D仿真技术,虚拟马拉松爱好者进行赛前风险筛查和比赛中出现猝死进行现场急救的仿真实验情景。实验解决了由于运动性猝死发生的不确定性,在实体实验中实验对象无法呈现的“瓶颈”问题。实验通过问题导向和情景导入,采用了情景式教学和线上与线下交互式教学方式,创造出图文声像并茂、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目前本实验线上浏览量已达23000余人次,已有2069人次完成实验,已辐射全国20多所高校的体育类专业。



无人机航拍云台手虚拟仿真实验项目


课程负责人:张学波

开设学院:教育信息技术学院

课程简介:教育部、中共中央宣传部《关于提高高校新闻传播人才培养能力实施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计划2.0的意见》指出,要紧跟信息技术新发展和业界格局新变化,开展全方位全过程新闻传播教育质量文化建设。基于新型信息技术发展起来的无人机航拍,因为视角独特,早已被运用到各类影视节目拍摄中,并呼吁新闻传播学的人才培养应融入技术变革新趋势、媒体融合新动向和行业发展新动态的要求。华南师范大学无人机航拍云台手虚拟仿真实验项目,以培养善用无人机等新型信息技术的全媒化复合型新闻传播人才为目标,坚持“以生为本、行知并举”的实验教学理念,按照“虚实结合、以虚补实”的原则,以专业航拍摄影师必须具备无人机操控技术与影视拍摄技术两大技能为切入点,采用VR、AR、3D建模、动画、人机交互等信息技术,设计了可同时适用于IOS、Android和PC三个端口的虚拟仿真软件,以解决专业航拍摄影人才培养中安全、场景受限、时空受限等瓶颈问题。该项目已经申请国家发明专利。



  线下一流课程  


政治经济学


课程负责人:贾丽虹

开设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课程简介:《政治经济学》作为本科经济学类专业核心必修课,目的是让学生牢固掌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深刻认识当代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课程初创于1953年,历经66载,凝聚了三代经管人的不懈追求和努力。进入21世纪,课程踏上了新征程,2003年课程入选首批广东省级精品课程;2013年获得广东省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立项,该质量工程项目在2017年的验收中获得“优秀”等级评级。团队将继续努力,以一流课程的建设为契机,让立德树人的使命在课堂上在学生中扎根。


教育研究方法


课程负责人:齐梅

开设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课程简介:《教育研究方法》是教育学学科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教育科学学院作为教育学一级学科硕博士学位授权点,教育学专业、小学教育专业作为国家一流专业,以及基于青年英才的广东省教育质量工程教育研究方法教学团队建设项目,为本课程提供了良好的支持。本门课程总体目标设置基于国家振兴教师教育和广东省“新师范”的战略举措,以及我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引领南方教师教育的办学定位,教育学科为基础教育输送卓越教师和教育学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本门课程坚持立德树人、学科育人,突出体现创新性、高阶性和挑战度,以“学习中心,任务驱动,以研促学”为主导原则,创建了3KAM教学体系,通过课堂教学、在线学习、科研实践,促进师范生多样化发展。



公共关系


课程负责人:夏宝君

开设学院:教育信息技术学院

课程简介:《公共关系》课程秉承“师生平权、启迪心智、引导价值、培育创新”的教学理念,以90后、00后学生在新媒体时代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动员模式为参照,倡导对话教学和对分课堂,创建全景式、沉浸式、理实一体化教学场景,建构了“学生参与、体验、互动+教师主导”的 “3+1课堂教学模式”。课程引导学生在公关理论、方法与技巧学习和实践中感受全球视野、家国情怀,做社会的观察者、时代的见证者和中国故事的讲述者。


数学分析(I)


课程负责人:刘名生

开设学院:数学科学学院

课程简介:《数学分析(I)》是数科院学生的一门基础课,讲授极限理论和一元函数微分学理论。这门课程具有自编的主教材、辅导教材、实验课教材和非常强的教师团队,数学分析是广东省精品资源共享课。负责人刘名生是校级教学名师,主编的教材《数学分析(一)、(二)、(三)》 和《数学分析学习辅导I、II》以科学出版社十三五规划教材出版发行;实验课教材《数学基础实验教程》由冯伟贞、章绍辉主编。课程组教师分别获得华南师大优秀教师、课堂质量优秀教师和我最喜爱的教师等称号,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深受学生喜欢!



近代物理实验


课程负责人:吴先球

开设学院:物理与电信工程学院

课程简介:《近代物理实验》具有以下优势特色:1. 课程教学实施“师德养成”培养教育,形成具有学科特色的育人文化。深入挖掘物理课程的思政元素,引入物理学史传递科学态度与责任,实验过程强调实事求是、态度严谨。2.创建“一体二翼”教学体系,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在教学指导思想、教学方法、教学手段面进行了开创性尝试与改革,培养学生勤于动手、敏于观察、科学分析和独立工作的能力。3. 科研反哺教学,学科对课程支撑强。以物理学“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为依托,将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的核心技术,转化为虚拟仿真实验内容,受到学生欢迎。4.主编国家级规划教材《近代物理实验教程》。吸收物理科学和实验改革新成果,强化设计性实验内容;适用于多层次教学,被国内47所高校选用。


中学物理教学法


课程负责人:张军朋

开设学院:物理与电信工程学院

课程简介:《中学物理教学法》又称《中学物理课程与教学论》,是我校设立物理学(师范)专业以来的优势课程,是物理学(师范)专业的必修课程。本课程的特色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突出案例引导和多样化的实践活动体验与训练,同时以丰富的课程文本、网络资源和在线课程支持教学,以多元性的评价诊断教学、激励学生。本课程在张军朋教授主持下,依托我校国家一流建设学科:物理学,基于我校本科师范专业“骨干卓越教师”培养目标的定位,目前已建成在国内具有示范性和引领性的物理教师教育课程。



有机化学


课程负责人:汪朝阳

开设学院:化学学院

课程简介:《有机化学》是化学、材料、环境和生物类等专业的核心课程,在省级千百十人才汪朝阳教授的带领下,有由我校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全国通用的系列新形态教材《有机化学》、《有机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学习指导》等,在省级精品课程基础上建立了完整的网络教学系统,完成了相关省级教改项目,教学中注重“温故而知新”六重奏的策略,注意渗透绿色化学前沿知识,注意强化化学史立德树人功能,各类成果在全国高校(尤其是师范院校)中具有广泛的影响。


普通心理学


课程负责人:陈俊

开设学院:心理学院

课程简介:《普通心理学》是心理学专业的入门课程。通过创新课程的教学——经典剖析、科学重现、课堂延伸、高效互动,实现“四度”(深度-广度-温度-厚度)学习!通过实施“六个一工程”,构筑坚实的心理学基础,体验研究的巧妙、涵养科学的思维、激发创新应用能力。在课程建设中,我们更加注重“新时代新教法,新师范新学法”的研究与实践,加强课程教学策略的完善与落实,教学过程中为达成“基础+实践”双重创新型人才而设计并论证、运行、优化科学的教学内容-教学组织-评价方案,旨在打造与华师心理A+层次相一致的国际领先、国内顶级的金课!



软件构造


课程负责人:潘家辉

开设学院:软件学院

课程简介:《软件构造》课程是软件工程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遵循两性一度的金课标准,讲授软件工程知识国际体系SWEBOK中面向对象设计的原则,软件构造的标准化技巧、形式化方法以及23种设计模式。课程教学内容涉及面向关键质量目标的软件构造基本技术,软件代码重构和面向更复杂软件系统的高级构造方案。课程秉承工程教育认证“以成果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理念。学生学习后能掌握软件构造的基本理论知识和解决日渐复杂软件工程问题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  


教学媒体的理论与实践


课程负责人:穆肃

开设学院:教育信息技术学院

课程简介:《教学媒体的理论与实践》课程是教育技术学本科生的必修课,是他们从教与学的过程、特点和需求出发,用专业的理论为支撑深入认识、有效设计和合理采用采用各种教学媒体的基础,是教育技术专门人才培养的重要基础性课程。穆肃教授的团队从十二年前开始建设在线课程,开展线上线下融合的教学,实现了课前线上自主学习达成低阶教学目标,课堂教学以活动和实践达成高阶教学目标,课后线上线下开展项目式学习实现知识创新,建构了3P-HAPPY 融合教学模式。该课程教学既夯实了学生的专业基础又培养了他们的创新能力,特色鲜明,人才培养效果显著。




学习科学与技术


课程负责人:贾义敏

开设学院:教育信息技术学院

课程简介:《学习科学与技术》课程是教育技术学专业的核心课程,致力培养学生对“人是如何学习的”形成系统认知;提升学生数字化学习能力;促进学习观、教学观、评价观的更新,以适应现代信息技术对学习与教学的挑战!本课程1998年首创于华南师范大学。20多年来,在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理念下,课程团队一直坚持“教研相长”的课程建设路径,创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改革评价方式;实施“理论学习-实践体验-反思提升”的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混合教学。目前,本课程已创建有丰富的开放网络课程资源,衍生出通识课、教师教育课等面向不同类型学习者的课程内容体系,不断拓展课程应用范围!


微生物学


课程负责人:张松

开设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课程简介:《微生物学》是生命科学学院各专业的必修课。本课程开发了丰富的网络化教学资源,在线课程在爱课程(中国大学MOOC)上线开课,数字课程在高等教育出版出版,利用教学平台拓宽课程的教学空间,促进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共享。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应用的优势,将学习内容问题化、学习过程探究化、学习活动网络化,培养学习能力,提高教学效果。



心理统计学


课程负责人:陈启山

开设学院:心理学院

课程简介:《心理统计学》是统计学运用于心理学领域的一个分支,是为培养学生的心理统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实际应用能力而设置的专业基础课程,是进一步学习心理学研究方法类课程的前提,是心理学科研人才培养的重要基础。通过课程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心理统计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能够针对具体的问题按照要求对数据进行描述统计与推断统计分析处理;运用统计分析的原理与方法来解决心理、教育、社会及管理研究方面的实际问题,为以后进行科学研究打下基础。


信息素养


课程负责人:张倩苇

开设学院:教育信息技术学院

课程简介:《信息素养》是华南师范大学省级通识课。张倩苇教授团队依托自建的省级一流在线开放课程《信息素养:开启学术研究之门》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课程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导向,将信息素养的知识传授、技能训练和能力培养有机结合。创新点:1.强调学术导向,开展任务导向型教学,关注学生过程性发展。2.师生线上线下交流互动,构建学习共同体。3.开发多种学习资源,助力学生个性化学习。4.开展了基于教学存在的提升讨论区学习参与度教学策略等系列研究。


本次认定结果

展示了华师教学实力

我们要努力学

成为华师骄傲


  #往期回顾#  





整理丨蒋君丽 杨曼潮 王禹萱 谭丽蓥

来源丨教务处 教育部官网 软科

摄影丨李宁 梁乐明 唐志勇

李翔 吴斯淇 焦阳

执行编辑丨雷世炜 余颖诗

责任编辑丨郑宇云 杨柳青

标星晚安华师

可以第一时间

看我们的推送哦



后台回复关键词即可获取

校历丨PPT丨招生丨转专业丨辅修丨水电费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